联合利华确认剥离茶业务,洽洽发布两款战略新品,以及国内外多家食品创业公司获得融资 | FoodPlus Weekly
这是FoodPlus推出的第130篇Weekly·周报
声明:本文为FoodPlu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Weekly·周报』Weekly从侧重资讯的分析改版到了侧重资讯的丰富程度,我们会收集并盘点过去一周食品消费品行业最值得关注的资讯。
FoodPlus·2020餐饮预包装食品生态大会 :
疫情给餐饮和食品行业都带来了影响。餐饮行业在往预包装食品探索,寻求新的增长点。方便食品、冷冻速食等食品品类飞速增长,同时也在餐饮中寻找灵感。基于今年整体行业情况,FoodPlus将于8月15日在上海,举办首届“餐饮预包装食品生态大会”。 届时,将发布“首张餐饮预包装食品行业图谱”。餐饮品牌的预包装食品之路如何走?食品与餐饮的交集带,创投的热点在哪?……
目前新希望六和、蜀海供应链、星期零、徽记食品等嘉宾已确认参会。
扫描上图小程序码,获取大会更多信息!
此外,我们近期会针对餐饮预包装食品撰写多篇深入分析文章,目前第一篇Insight文章已发布,点击此处进行阅读《如果餐饮与预包装食品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未来,中国市场将有什么样的机会,以及如何把握住这些机会?》。
大事件&风向标
联合利华结束对旗下茶业务的评估,将剥离全球绝大部分市场的茶业务
撰文:San
信息来源:联合利华官网、小食代
7月23日,联合利华发布了2020年Q2季度的财报,在经过近半年的战略审查后,联合利华给出了对茶业务的评估结果。报告显示联合利华“将保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茶叶业务,以及在即饮茶合资企业中的合伙权益”,除此以外的业务将全部剥离,剥离工作即将开始实施,预计在2021年年底结束。
根据《华尔街日报》此前的报道,联合利华茶业务年销售额约为28亿欧元。而此番剥离的业务在2019年的销售额为20亿欧元,即茶叶收入中超过2/3的部分将被剥离。
关于联合利华将剥离茶业务的消息,路透社在2019年就有过相关的报道,但彼时联合利华的发言人给予了否认。直至2020年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联合利华才正式公开表示对茶业务正在进行战略评估,其中可能包括出售。
从传闻到战略评估,再到最终的确认剥离绝大部分业务,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
1、联合利华为何执意要剥离茶业务?
2、为何又要保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茶叶业务,以及在即饮茶合资企业中的相关权益?
受制于Weekly文章的篇幅,我们先简单梳理、呈现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联合利华为何要剥离茶业务,分析其原因应该至少包含两个维度,一方面是从联合利华公司的总体战略考虑;另一方面是从茶业务本身所处的环境以及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来思考。
联合利华作为全球消费品巨头之一,其在2019年实现营收达520亿欧元,但这一数字较2012年几乎无增长,在拥有庞大的业务规模之后,如何保持收入有机且可持续的增长是包括联合利华在内的全球消费品巨头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而优化投资组合便是巨头们常用的战略举措之一。自2009年以来,联合利华便通过不断的收购与出售,调整三大业务板块的比重,其中食品及茶点业务占比在持续缩减,反之美妆&个护及家庭护理业务在不断增长。
联合利华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占比历年变化图,图片来源:联合利华官网
从此前所出售的业务来看,多数呈现产品老化、收入增长放缓等特征,以2017年出售的经营黄油业务的公司Spreads为例,其在2016年为联合利华贡献了超过30亿欧元的收入,但黄油在健康趋势的影响下,已逐渐失去消费者的青睐,在2016年之前的10年里,Spreads的销售额基本保持持平的状态。
而此次剥离的茶业务也正经历着需求的萎缩和收入增长乏力的困局。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数据,联合利华茶业务中的核心品种红茶需求在过去五年显著下降,其中英国市场下降了15.3%。联合利华近年来曾试图通过收购来布局其他茶种和高端市场,来缓解红茶业务所带来的不利局面。但由于红茶在联合利华茶业务中所占比重过大(超过2/3),使得其他业务的增长无法带动整个茶业务的增长。
总体来看,联合利华对茶业务的处置,是在以公司总体收入有机增长的大目标下,结合茶业务自身的发展趋势与转型难度,综合评估之后所做出的安排。
但此次联合利华并非全盘剥离公司所拥有的茶业务,而是选择性的保留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茶业务以及即饮茶业务,这又是为何?首先这与其自身的增长能力是高度相关,根据Beveragedaily引用联合利华的信息,印度茶业务在2019年继续保持着“强劲增长”;对于即饮茶,联合利华首席财务官Graeme Pitkethly在2020年Q2业绩发布会上谈到,“全球即饮茶市场的规模几乎是全球茶叶市场的两倍,且联合利华与百事的合资企业运营“非常成功”,“联合利华拥有品牌和营销经验,百事在装瓶和分销方面具备专业知识,长期以来,双方组合的表现都十分出色。这也是我们将其排除在战略审查结论之外的主要原因”。参考信息咨询公司IRI的数据,立顿的多个产品占据着美国即饮茶市场销售额前五名的位置,并保持着领先的市场份额。
其次,我们认为将印度茶业务保留下来还可能具备一定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印度是全球重要的茶叶生产国,拥有优质的原料基础;另一方面联合利华在印度有着较深的供应链积累,日后联合利华若想重新发力茶业务,这种资源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下图可以见,联合利华在全球主要的茶叶生产国均有原料供应商,但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所合作的供应商约占总供应商数量的80%(46页的供应商名单中,有36页来自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供应商)。在印度,联合利华通过与印度茶叶局共同创立Trustea组织,旨在改变印度小农分散种植的局面,致力于提升种植效率、产品标准的同时为茶农提高其经济效益。
据日经中文网引用的欧睿信息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茶类的全球销售额达到454亿美元。其中,联合利华以10.6%的份额在全球茶类公司中排名第一。而此番联合利华将剥离其中超2/3业务,虽然所剥离的业务最终“去向”暂未公布,但无论是出售还是分拆独立,都将对全球茶叶市场的竞争格局造成重大的影响,茶叶领域或将迎来新的领跑者,而与此同时,新的机遇或许也将随之到来。
大公司新闻
洽洽食品发布两款坚果新品,坚果业务营收超过瓜子业务会不会只是时间问题?
撰文:海枫
信息来源:洽洽食品年报、洽洽食品季度报告、洽洽食品天猫店
洽洽2020战略新品发布会,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洽洽食品在7月25日的新品云上市发布会上发布了两款战略级新品,分别是益生菌每日坚果和每日坚果麦片产品,随着这两款新品的发布也意味着洽洽食品的坚果战略进一步升级,进一步深耕坚果产品线。
我们从洽洽食品的天猫店也了解到,这两款新品已经在天猫店上线销售有一段时间,其中每日坚果麦片已经上线销售半年多,从天猫店销售数据来看,已经累计销售超过10万袋,如果跟线上同类型的麦片品牌对比,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成绩,比如王饱饱、欧扎克、好麦多等新创麦片品牌单月销售就远超10万袋。
但洽洽作为一家老牌的食品公司,其强势的地方在于线下经销商所支撑起来的渠道网络,而此次召开新品发布会,也预示着这款每日坚果麦片产品将进入到线下渠道销售,一旦这款新品成功进入到线下零售渠道以及流通渠道,麦片产品也将给洽洽贡献不小的营收。
而另一款新品益生菌每日坚果则是在2020年6月底在洽洽天猫店上线销售,累计销售近3000单,与来伊份、三只松鼠相比也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销量,但对比几款产品的益生菌含量发现,洽洽益生菌每日坚果是最高的,达到了每25g含5亿益生菌,而来伊份、三只松鼠则是每100g含5亿益生菌。
从这其实也可以看出洽洽作为一家老牌食品公司另一个占有优势的领域,即研发与生产,都是同一类型的每日坚果产品,但益生菌的含量相差4倍,如若在研发上、生产上没有优势,要实现这点也比较困难。
洽洽与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的益生菌研究所,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从这次洽洽新品发布会上也了解到,洽洽已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了益生菌研究所,进一步在研发、技术上加大投入,从而有机会在未来进一步扩大自身优势。
从这两款新品上可以看到,最早都是在线上销售,可以理解为这是在通过线上做试销,收集一些消费者反馈。同时通过洽洽食品年报披露的数据也了解到,洽洽食品电商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从2016年披露电商数据以来,增长显著,2016年到2019年电商数据分别为1.94亿RMB、1.96亿RMB、2.8亿RMB、4.84亿RMB,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5.55%增加到了2019年的10.01%,其中2019年相比于2018年同比增长72.67%,如果按照这种增长幅度洽洽电商业务将突破10亿RMB的门槛。
随着洽洽电商业务规模以及比重提升,作为新品测试、试销功能的电商也将成为主要营收来源和核心渠道。
洽洽食品历年各业务线营收情况,图片来源:FoodPlus
再回到恰恰此次发布会的主角:洽洽坚果业务,在洽洽2010年、2011年的年报中有披露,不过当时规模相比于年营收非常小,在1000万-2000万RMB左右,2012年-2014年取消了坚果业务的披露,从2015年开始在部分区域市场试销每日坚果开始,重新将坚果业务营收进行了披露,到2016年每日坚果产品正式销售,从2018年开始坚果业务开始飞速增长。
根据洽洽食品2019年年报显示数据,瓜子业务同比增长17.54%,坚果业务同比增长64.21,%,其他类别业务同比下降19.8%,而洽洽食品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5.25%,随着坚果战略持续更新,在坚果业务中的产品组合也将增强,一旦形成瓜子业务的不同产品线组合,坚果有望成为洽洽未来增长的重要支撑,而且如果目前增速得以保持的话,坚果业务有望在5年左右的时间超过瓜子业务,届时洽洽食品年营收也有望突破100亿RMB。
从目前洽洽覆盖的业务线来看,洽洽在瓜子市场基本上已经没有能挑战其市场地位的竞争对手,而坚果业务,目前在线上还很难突围,不过线下渠道是洽洽食品的强势地带,通过与沃隆的竞争,也逐渐在线下每日坚果中占据领导地位,一旦坚果之后的产品组合丰富起来,电商业务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有可能带给洽洽在线上每日坚果的竞争机会。
至少从短中期来看,洽洽食品发展与增长的确定性还是非常高的,而这也可以给其他传统食品公司带来一些参考,即在主营业务增长停滞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新的产品组合来实现主营业务的增长,在主营业务增长保持的同时如何发现新的业务线,以及将新的业务线作为公司另一条主营业务线。今后有机会,我们再进一步分析。
卡夫亨氏再次出手投资植物性成分食品科技公司,这家甜蛋白初创公司同时获得SOSV、Khosla Ventures等知名机构参投
撰文:Orva
信息来源:Fooddive、Evolv Ventures、Khosla Ventures、SOSV
近日,根据Fooddive发布消息称,美国食品技术公司「Joywell Foods」(旧名为 Miraculex)获得了 690 万美元 A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卡夫亨氏注资的 Evolv Ventures 领投,Khosla Ventures、SOSV、Alumni Ventures Group 和其他投资者共同参投。迄今为止,该公司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了 1320 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Evolv Ventures、Khosla Ventures和SOSV均是专注于食品科技创新创业领域的知名投资机构。领投方Evolv Ventures是2018年由卡夫亨氏注资1亿元成立的投资机构,旨在投资颠覆性的食品科技创业公司,此前我们过去发表的Daily文章中,有一家通过微生物发酵代替传统酪蛋白并生产植物性马苏里拉奶酪品牌「New Culture」也曾获得了卡夫亨氏旗下Evolv Ventures的投资;Khosla Ventures 投资过植物肉「Impossible Foods」、植物蛋「JUST」等植物性蛋白替代明星公司;SOSV是食品科技领域非常活跃的投资机构,在第127期Weekly中我们写到一家前不久获得融资的益生菌解决方案初创公司「Sun Genomics」也是SOSV的投资组合之一,此外,植物性冰淇淋「Perfect Day」、实验培养人造肉「Memphis Meats」等颠覆型食品科技创业公司均可见其身影。然而,「Joywell Foods」能够同时获得3家食品科技领域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有哪些魅力呢?
「Joywell Foods」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品牌创立初衷是致力于减少人们日常饮食的糖分摄入,并正在开发一种来自浆果水果的甜蛋白“miraculin”,原料是来自国外的浆果水果Synsepalum dulcificum。据了解,与同等质量的普通糖相比,miraculin的甜度是糖的 5500倍。该公司会使用这些蛋白质产品制成面包、糖果、乳制品、冷冻甜点等食品。这轮融资到的资金将以提升公司研发能力为主,包括扩大其技术平台、建立甜蛋白产品组合和增加研发。
目前市面多数在使用的甜味剂是甜菊糖苷、赤藓糖醇等甜味剂,虽然很大程度上减少热量摄入,但是甜度和口感与传统糖制成的产品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普通的可口可乐和无糖零度可乐的口感之间的差异是可以明显感知到的。「Joywell Foods」正在打造一款甜蛋白产品代替传统糖。准备将自己第一个上市的蛋白甜冰棒“Pop Lolly”商业化。该公司在新闻稿中表示,计划通过零售和DTC渠道测试几种消费者产品。对卡夫亨氏(Kraft Heinz)这家全球第五CPG而言,如果这款新产品反响不错,对升级旗下含糖产品将有所助益,比如亨氏番茄酱,CapriSun,Jell-O,Kool-Aid和卡夫烧烤酱等产品进行“无糖化”升级。
投融资新闻
燕麦品牌「Wholly Moly! 好哩!」获近千万美金A轮融资
撰文:Orva
信息来源:36氪
根据36氪发布消息,燕麦品牌「Wholly Moly! 好哩!」的母公司Yum Delight, Inc. 宣布将于近期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由C资本(C Ventures) 独家投资。C资本由知名文化企业家郑志刚博士创立,投资领域包括科技和新消费。
此前,「好哩」曾获得美国知名天使投资人的天使轮投资,以及乾明资本、德同资本的Pre-A轮投资。融资用于供应链和新品研发打造,持续扩大品牌建设和市场占有率,布局中国植物基自然健康饮食行业的优势地位。
「好哩」是2017年创立的品牌,起初主打燕麦麸皮固体饮料,针对代餐场景。目前产品线已扩充到零食、代餐、女性固体饮料等品类,产品消费场景也从代餐增设到餐前餐后和无负担健康休闲零食等,具有清肠道的肠道保健功能产品标签。
国内燕麦产品近几年开始迭代创新,同样做燕麦生意的「王饱饱」和「欧扎克」,以口味丰富的即食燕麦片成为国民网红燕麦品牌,在国内的消费市场的消费热度和消费意识直逼百事旗下的「桂格」。就产品而言,不得不说在以传统固体冲饮麦片为主的阶段下这两个品牌的确实现了一定创新,具体表现在通过工艺创新品类、通过培育习惯创新消费场景、丰富了燕麦片在口感口味的体验,但是,原料健康却经过了烘焙,虽然无蔗糖却添加了甜菊糖苷。总体上,在零食里算比较健康的,在健康食品中口味算好的。
当然,在燕麦赛道逐渐火热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产品差异化也成为创新的关键。对此,「好哩」展现出两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点:
第一,采取返璞归真的食品创新。不止于对燕麦产品品类在丰富性方面进行优化,更注重还原食物营养,发挥其功能,「好哩」产品无糖且不添加甜味剂、无添加、未加工,更符合当下健康消费饮食的消费趋势。
第二,益生元被作为“超级成分”助力当下肠道功能食品的创新和发展,燕麦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是一种益生元,可作为益生菌的食物,使益生菌更好更久地保护肠道功能。添加益生元也是是当下前沿的肠道健康产品正在做的事,如蒙牛、Choban都推出了"益生元+益生菌"酸奶。
「轩妈食品」获 5500万元 A 轮融资 ,网红蛋黄酥品牌快速成长
撰文:Ethan
信息来源:轩妈官网
7月23日,广西轩妈食品有限公司(简称“轩妈食品”)完成55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北京方圆金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金鼎投资”)领投,本土创投机构广西青蓝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青蓝投资”)跟投。这是「轩妈食品」在1年时间里,完成的第二轮融资。在2019年6月,该公司的Pre-A轮融资是由本轮参与跟投的青蓝投资完成,投资金额为1000万元。
轩妈食品成立于2016年初,位于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联讯U谷。主打产品是中式糕点蛋黄酥,此外还有芝士酥、榴莲酥等延生产品。创始人韦福献从代理榴莲饼起家,后来发现蛋黄酥品类的品牌心智空缺机会,借助微商渠道快速的发展起来。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轩妈食品2017年营收破亿元;2018年营收破2亿;如果按照该公司在今年「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媒体采访所透露的信息,2019年蛋黄酥全渠道的销量达到7000万个(一盒6个,约1167万盒),根据每个蛋黄酥7元售价推算,该年的零售额约5亿左右。
从销售渠道来看,目前轩妈主要在天猫、京东、微信等线上渠道销售,但我们也发现,该品牌已开始在中国南方地区的部分省会及重点城市的便利店售卖,如南宁的美宜佳、友之邻;深圳、广州、长沙的盒马鲜生;另外在杭州的世纪联华也有铺货。
根据该品牌宣称,成立至今一直在努力打造蛋黄酥这个品类第一品牌。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了广西轩妈工厂和浙江轩妈工厂两个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5万平米,员工总数超过300人。因此在蛋黄酥品类上,该品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和规模上的先发优势。
过去蛋黄酥主要是在一些面包店搭配着面包售卖,品类相对弱势。但在这个细分市场却出现了一些品牌做的还不错,成长性也很好,比如轩妈、a1爱逸。这些品牌首先是从产品质量的维度做了一定的提升,再借助渠道快速推广(a1爱逸主要是线下),从这可以看出中式糕点预包装产品也存在不错的创业机会,即便不是那种高频消费,且强势的品类。其大的行业背景是人们对优质烘焙食品的消费需求持续提升。
白酒零售新品牌「三两白」新获两轮共计5000万元融资
撰文:Ethan
信息来源:36氪、三两白官网
据36氪报道,白酒零售新品牌「三两白」近日宣布完成A轮、A+轮两轮共计5000万元融资,分别由新天资本、远翼投资领投(根据企查查公布的信息,新天资本投的A轮,远翼投资投的A+轮)。融资将用于加速市场布局和优化供应链。该项目从诞生开始便受到了资本的热捧,在天使轮和Pre-A轮接受了多家机构的投资。
"宥酒科技" — 上海宥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两白),创立于2017年。与其它的白酒渠道不同,三两白目前主要通过在餐馆、火锅店等夫妻老婆店的餐桌上摆放“智能分酒机”,单个容量在5L-10L,用餐者可以直接扫码按需买酒,可以满足其“小酌”的饮酒需求。
三两白上游直接通过酒厂采购白酒成品,再通过代理商将货铺到餐饮门店。据该品牌宣称,目前已与四川发展纯粮原酒股权投资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并与宿迁、贵州、泸州等白酒产区多家酒厂建立了合作。
从销售模式看,三两白采取免费代理,收益分成的模式。三两白提供设备和成品酒,代理商负责某区域的市场开发,和餐饮门店的设备铺设和维护。目前三两白将合作方划分为市级、区级、合伙人、终端门店等多个层级,如果有销售收益,代理商和门店可以直接从三两白的后台发起提现。值得注意的是,每台智能分酒机都有独立的后台管理系统,能够监控每瓶酒的剩余库存,方便品牌掌握销售动态的同时,可以防止倒灌假酒劣酒。
据创始人曹发的介绍,根据销售区域和门店的不同,算下来一两白酒的价格在4-14元不等,单个设备没有营销推广的情况下预估的GMV在10000元/年左右(单机每天2-4两的销量)。未来计划单个城市将部署至少3000个智能设备,全国总体100万个智能终端规划的布局。
如果根据上述数据推算,100万台设备的一年的零售额就能达到100亿元,算上市场变化和设备维护的销售损失,毛毛估打个七折也有70亿元。如果按每个城市平均铺设5000台设备来计算,那么这70亿的零售额需要进入到200个城市,如果按照每个餐饮门店平均铺设15台设备(曹发透露每家门店铺设10台-20台设备),那么三两白就需要进入到66000多家门店。如果再按照每个设备10L计算,那么每台设备每年需要补5-6次货(销售均价按9元/两计算)。此外每个门店的销售情况不一样,很难做到集中配送,因此补货的物流的成本可能较高。这么推算下来,要同时运营好这6万多个设备,使每个设备尽可能多卖酒,并保证每个设备随时有酒在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总的来看,白酒品类销售维度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去中间化和连锁化”的方向发展。从三两白的销售模式来看,其实也至少存在2-3个层级(三两白公司①—代理②—餐饮门店③)。相比于酒厂直销和1919、华致酒行等连锁门店模式,在“去中间化”上好像并没有明显优势。我们认为三两白的模式的主要价值创造点,还是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性上。所以对于三两白来说,未来将围绕其宣称的“去中间化”做文章?还是围绕“便利性”做文章?我们将继续关注其发展。
西打酒品牌「Hoopos」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
撰文:Mika
信息来源:36Kr、淘宝、企查查
据36氪报道,西打酒品牌「Hoopos」于去年底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本轮由战略投资人言川领投,融资用于扩大产能和渠道铺设。但根据企查查的工商信息显示,该轮融资还未完成工商变更。
西打酒是一种低度含酒精果汁饮料,融合了啤酒与果汁的特点,口感清醇,且带有水果的香甜。西打酒在欧美等国家是较为畅销的一大果酒品类,但在中国市场,由于进入时间较短,仍然属于高增速但小众的品类。
在国内西打酒市场中,主流产品仍以进口品牌为主,如瑞典的瑞可德林Rekorderlig、比利时的芙力草莓和林德曼、英国的Alska和Brother Cider、丹麦的Tempt等;而本土的精酿啤酒品牌,如TasteRoom、Clot、水猴子等也有推出相关的西打酒产品。
「Hoopos」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成为一款全渠道的西打酒产品,调整到更符合国人的口味,同时在西打酒品类中提供性价比更高的选择。根据企查查信息我们得知,创始人Lily(常丽)曾为西打酒品牌瑞可德林的国内代理商,对中国西打酒市场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并且与线上线下诸多渠道和经销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供应链方面,因西打酒需要采用新鲜水果压榨发酵制作,因此原材料水果质量与发酵工艺至关重要,且出于对加工成本的考虑,「Hoopos」采购澳洲本土的优质水果作为原材料,并与当地的酒庄合作进行酿造、发酵、制作、灌装等全过程的代加工。据36Kr报道,未来在公司规模扩大后,「Hoopos」也会考虑在国内建立生产线。
从产品角度来看,「Hoopos」的产品目前有5款不同的口味,包括草莓青柠、芒果树莓、百香果、啤梨和野莓,和传统的苹果西打酒不同,「Hoopos」用梨子作为基底参与酿造,相比苹果的口感能降低成品的酸和涩,让口感更甜。
但目前来看「Hoopos」的产品口味和包装和瑞典品牌瑞可德林有一定相似度,在品牌辨识度和产品创新度上还有待提高。目前该产品在淘宝渠道售价为20元/瓶,低于进口西打酒品牌25-30元的售价,但对比例如TasteRoom在内的本土西打酒品牌,在价格上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现阶段「Hoopos」的主要销售渠道为淘宝,预计下半年会上线京东和天猫超市,未来也会逐步推广线下渠道。
美国浓缩功能饮料创业公司Vive Organic完成1300万美金B轮融资,浓缩功能饮料市场值得进一步关注
撰文:Sean
信息来源:FoodBusinessNews,Vive Organic官网
据FoodBusinessNews近日报道,美国功能饮料创业公司Vive Organic已经完成13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Monogram Capital领投,Cambridge SPG和Powerplant Ventures参投。Vive Organic计划将融资资金用于线上推广、产品创新,以及在全美范围内拓展植物基功能饮料业务。
Vive Organic成立于2015年,产品为各种功能的浓缩功能饮料(shots)。其中除了主打的免疫力提升功能外,还包括抗氧化、能量提升等功能点。
浓缩功能饮料是美国市场比较普遍的一种功能性食品。其中浓缩能量饮料的头部品牌5 Hour Energy 2018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就已经接近10亿美金,这是一款非常典型的主打运动场景的能量饮料。产品除了主打简单快速补充能量外,还利用不添加糖、低卡低碳、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对产品的健康特性进行了强化。能量饮料巨头红牛2018年在美国的销量是28.9亿美金,5 Hour Energy已经达到红牛规模的1/3。
此外,从品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年内不少传统饮料品类基于浓缩饮料开发的产品创新包含着功能性场景的思考,“浓缩化”也是在“功能化”。也表明浓缩功能饮料正在推动功能性饮料的品类边界拓展。
我们在2019年关注Vive Organic时就注意到这个增长比较强劲的创业品牌。当时品牌的产品已经进入包括Whole Foods在内的全美1,400多个终端,其营收增长十分惊人,据公司透露,2016-2017年营收增长8倍,2017-2018年营收增长了5倍。
产品角度,Vive Organic强调无糖添加、植物基、有机、非转基因等特点,加上一些超级食物要素的运用,无论是产品功能点,还是呈现手段、标签,都在当前浓缩功能饮料市场有一定差异化。
整体来看,浓缩功能饮料是对传统功能饮料这个大市场的一个延伸,但其本身在产品形态、品类便捷、功能价值的突破又使得这个品类具有更多潜力和想象空间,在这样的赛道中,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全面扎实且有差异化的打法,有机会塑造高速成长的创新品牌。
婴儿脱敏食品品牌「Ready, Set, Food! 」获达能风险投资部门300万美元投资
撰文:Mika
信息来源:FoodDive、Ready,Set,Food!官网
近期,婴儿脱敏食品公司「Ready,Set,Food!」获得了由达能投资部门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领投,Mark Cuban和AF Ventures跟投的三百万美元投资。
「Ready, Set, Food!」成立于2017年,该品牌的主要产品为一款袋装粉剂,可以添加在婴儿的奶瓶或食物中,通过引入早期过敏原来预防花生、牛奶及鸡蛋的食品过敏。产品成分为有机牛奶、蛋清和花生,无其他任何添加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适合4-6个月的婴儿食用,阶段一到阶段二逐渐增加过敏原食物剂量,使婴儿能够缓慢过渡和适应,据官方称,持续食用该产品6个月以上,可以降低80%的食物过敏风险。
在美国,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一直在持续上升。2013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的食物过敏现象在1997年至2011年之间增加了约50%。因此,消费者对于脱敏产品的也在不断增长。
在去年,达能刚刚在英国推出了防过敏儿童零食品牌Marty’s。对于达能的风险投资部门来说,「Ready, Set, Food!」是一个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婴儿健康食品品牌,这也是达能向脱敏产品领域迈出的新的一步。
一些有趣&值得关注的新产品
△
创意沙拉餐饮连锁的联合创始人Colin McCabe近日推出了一个功能气泡水品牌Free Rain,目前有“能量”、“专注”、“平静”这3个SKU。“能量”中含有西伯利亚人参,据称可以提升能量并增强体力。“专注”中含有南非醉茄(Ashwagandha),可保持头脑敏锐,另外还含有血橙和温暖的生姜。“平静”中结合了西番莲和黑莓,舒缓身心。(信息来源:Food Business News)
△
瑞士零售商Migros推出了新系列的无乳酸奶,其中加入了以色列食品技术公司InnovoPro的鹰嘴豆蛋白CP Pro 70,InnovoPro声称是世界上第一家推出70%鹰嘴豆浓缩蛋白的公司。目前这款产品有3个SKU,天然、香草和热带水果,均含有燕麦,不含麸质和乳糖。(信息来源:FoodBev)
△
婴幼儿食品品牌Piccolo近日已推出了一系列有机原料小袋食品,他们宣称这款产品没有额外添加盐与糖,不含棕榈油,目前有三个SKU:番茄&罗勒、牛肉、蔬菜,每袋10g,4小袋的建议零售价为1.8英镑。(信息来源:Foodbev)
更多FoodPlus文章精选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